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太受欢迎了怎么办 > 五【有关从哪来的从哪来】

五【有关从哪来的从哪来】

五【有关从哪来的从哪来】 (第2/2页)
  
  而我们,在20年前这个数字也许只有15%,而现在是70%。
  
  的确,在美国,每年也会有“文化新人”进入电影院,他们虽然“文化阅历”尚浅,但已经拥有了不错的工资,与我们的新人完全相同。
  
  但在美国市场,这样的新人比例远低于我们。
  
  他们的城市人口本就占大多数,绝大多数人以及他们的父母,从出生时就是“我们”了,他们的每个年龄,每个群体,都相对均匀的进行“未来投资”,贾斯丁比伯的确大行其道,但和他同级别的明星简直太多了,他只是其中之一。
  
  美国当然也有小鲜肉现象,有小鲜肉粉丝,只不过,这个群体与其它群体相对均匀,并没有我国如此夸张的比例碾压一切,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电影。为各种需求的人服务。
  
  更关键的是,考虑到观众的多样性,他们无法依靠“小鲜肉”就赚的盆满钵满,更多的观众是挑剔的,阅历丰富的,你必须要拿出来足够好的东西才行,有小鲜肉也许更好,但如果电影是坨屎,除了贾斯丁比伯的粉没人买账!
  
  如果让贾斯丁比伯搔首弄姿就可以获得3倍的利润,谁还有心思用数年的时间精益求精呢?或者说,更多的观众要求电影本身精益求精,而非贾斯丁比伯。
  
  资本家和创作人可没什么“良心”,他们单纯为了赚钱,只是他们“小鲜肉的套路”收益有限,已经是被迪士尼公司只手遮天了,作为正常的电影集团,唯有想方设法做好电影才能赚到钱,否则观众不会买账。
  
  【真正逼好莱坞做出好电影的,不是他们自己,而是观众。】
  
  其实他们也不必在乎电影是否好,只在乎赚钱,只是在他们那里,好与赚钱是几乎划等号的,而在我们这里显然不是,流量与赚钱才能划等号,与流量画等号的又是各种奇怪的东西……总之,“好”真的是“费力不讨好”。
  
  与中国资本家一样,美国资本家大可计算一下偶像粉丝的比例,然后在立项前,也许也会出现类似于刚刚《致青春》与《霸王别姬》一样的对话,不过在他们的文化中,应该换成《暮光之城5》与《西部世界:人性与智能》。
  
  也许他们的经理会做出这样的报告:
  
  “关于《暮光之城5》,现在诸多主演都是超级大碗,他们的片酬是好莱坞的顶峰,如果启用原班Cast,片酬成本就超过一亿五千万美元了,整个影片成本将超过2.5亿,算上宣发和分成,我们需要7.5亿美元的票房才能保证盈利,作为参考,《暮光之城4》的票房大概是7亿美元,还算不错,总之这个项目有保障,但需要突破。”
  
  “至于《西部世界》,相对容易启动,我们已经买到不错的剧本了,根据我们的调查,25—50岁的观众都会感兴趣,科幻元素与人文结合是个趋势,在保证演员阵容强大的基础上,我们有能力将成本控制在2亿美元之内。这部电影没有太多的参考,我们判断他至少能达到《星际穿越》的水平,全球票房有理由冲击六亿美元,不过我们不太看好美国市场,我们的观众太蠢了,反而中国市场始终处于某种饥渴状态,像《星际迷航》《云图》这种需要动脑子的电影,在中国的票房甚至比美国本土还高!”
  
  听过这些之后,老板与股东们面临了真正的抉择,公司的下一步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,他们却很难确定哪个投资成功率更高,因为二者能捞到的“未来投资”貌似不相伯仲。
  
  这时,一位情报员跳了出来:“环球影业正在制作一部类《西部世界》的电影!已经进入拍摄阶段了!我们要考虑观众是否会审美疲劳!”
  
  另一位分析员说道:“市场上未来半年都不会出现大成本的青春剧,数据表明这里有需求缺口。”
  
  得到了这些信息后,一切变得明朗。
  
  老板最终可以给出合理的决策了:“暮光之城!保留男女主,其它角色压低片酬,压不低就换,那帮乳臭未乾的小鲜肉还真当自己是盘菜了!!《西部世界》先往后放!咱们看过环球那部科幻片的市场数据再讨论!”
  
  这就是美国人的市场,相对均匀,不存在什么明确的主力,大众审美在某个区间均匀分布,什么电影都有人喜欢,他们的文化阅历与审美都是均匀的。
  
  正因如此的成熟,美国的文化市场多样性到令人发指,各种曲风的音乐层出不穷,各种都有涉猎,基于强大的均匀市场,漫威也无法随便拿一个XX侠出来骗钱,他们不得不努力钻研故事和特效,确保比DC以及其他超级大片更有吸引力,这样才能赚到钱。
  
  他们并不更高尚,更聪明,他们与中国电影人一样,都是在赚钱,为了赚钱,都要“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”,只不过他们观众的口味是均匀的,苛刻的,饱经沧桑且丰富多样的。不可否认,他们市场也是巨大无比的,这才能支撑各种类型的佳作诞生。
  
  毫无疑问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市场,但却并没有交出配得上这个市场的佳作成绩单,甚至输给了日韩印度。
  
  当然,佳作数量虽然输了,但票房不会输的,票房稳稳第二没毛病,只不过赢得票房的主力军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佳作,而是符合“文化新人”需要的作品。
  
  可以说“文化新人”现象,存在于方方面面,电影只是一个最直观的影射。
  
  在十年前,财富还集中在少部分城市人的手中,他们拥有几乎全部的“未来投资”,而其余70%以上的农民,毕生都没有几次离开家乡的机会,更别提用手上仅有的财富投资未来。
  
  经济的飞跃,给了所有人涌入城市的契机,种地不再是唯一的选择,按照劳动价值,每个人都得到“未来投资卷”,每个人都有权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。
  
  20年内,这样一批极其相似的“新人”,成为了占据绝大多数市场70%的份额!!
  
  他们的经历与境遇极其相似,从文化白纸开始,他们追求相同的颜色!
  
  如此强大的一股势力,如此强大的一股投资,无疑迅速扭转了市场的风向,这让原来的“我们”无所适从,直至愤怒,《小时代》的大行其道也许就是愤怒的第一个高潮,而现在,变成了小鲜肉和王者荣耀。
  
  而其余的人们仿佛弃儿一般,发出了绝望的哀嚎,唯有面对屈指可数的佳作与进口作品方能解渴。
  
  “传统的我们”成为了市场的弃儿,正如一个段子所说:
  
  “为什么要做主机游戏?那些人嘴巴那么刁,给的钱那么少,为什么要做?手游啊!那么多人那么多钱那么好赚!”
  
  关于《王者荣耀》,最近的一期STN快报中,屎蛋说自己的团队没有人在玩王者荣耀,所以无法评论这款游戏。
  
  为什么没人在玩?
  
  他说:“因为有太多好玩的游戏了,我还没时间玩那些,为什么要玩王者荣耀?”
  
 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,不过这是主观的,在他们眼里的确有太多好玩的游戏了,玩一年也玩不完。
  
  但这些游戏在更多的人眼里,也许完全无法理喻,因为有限的“游戏经验”,更多的人根本无法理解,也无法上手,更何况让一个年轻人买一个强大的“PC”或者“XBOX”的难度,远大于卖身割肾抢购一款最新的“IPHONE”!
  
  我们尝试用一个美观的表达来总结这一部分——
  
  经济大爆炸将数量巨大的新人推向了城市,他们还没来得及看清这个世界,就已经拥有了足够“投资未来”的钞票,并且不自知的主导了未来。
  
  很多我不认同的谩骂也能从中得到解释——
  
  得吊丝者得天下,越脑残越赚钱,傻子太多了骗子不够用……
  
  最终我想说的人,整件事没有对错与高下之分,这一切都是客观因素导致的,主观的行动选择很少,每个人做出自己视野内的选择,向未来投资,各类的互相批判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利益而进行的抗争,并没有高低对错之分。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