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杨总的锄头抡起来 (第1/2页)
听到王光美的话,杨小涛便明白,不是他们不想做,不是他们做不了,而是没有钱支持他们来做!
看到杨小涛这副神情,王光美再次苦笑道,“其实,上面能够支持我们完成研究,已经,很不容易!”
朱子清听了,默默点头!
“是啊,全国一盘棋,摊子那么大,谁都不容易!”
周围同桌的人也是一个神情。
尤其是袁老师,如果不是农科院成立的扶持计划,他都不敢想像能够这么快研究成功。
如果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的支持,搞不好他还要去地里劳作挣工分呢。
刘向东同样如此。
想当初在东北那里…
算了,说出来,都是痛。
杨小涛自然明白国内的处境,有限的资源只能集中使用。
只能让更需要的人来使用。
就像当初轧钢厂那样,上面分配下来的任务也是如此,盯着紧要的干。
相比起来,王光美他们的研究项目能够跟蘑菇蛋同时存在,并且先其取得成绩,已经说明了上面对其重视程度。
只是,现在国家现在更需要安全。
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,东边给的多了,西边就抓襟见肘。
所以,他们获得支持的力度降低,也是合情合理。
“王老师,你们,有没有想过自己来做?”
杨小涛突然开口,“按理说沪上应该有不少工厂可以帮助吧!”
上级的不支持并不是一点也不管,只是没有大力支持,却不妨碍他们自己的行为。
甚至,该照顾的时候,还是会伸手的。
王光美听了点头,“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还联合几个工厂,找了几家医院一起研究!”
“结果,一团糟啊!”
不用说,现在这情况就说明了一切。
王光美手上拿着酒盅,脸上都是惆怅。
“当初我们三个研究所可是意气风发啊,一起搞研究,最后却是落得个灰头土脸。”
“这里面,困难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!”
“比如说呢?”
杨小涛来了兴趣,他最怕的就是不知道困难在哪?
知道了困难,那办法总比困难多!
“比如说,这项研究是我们三个研究所一起完成的!”
“这有时候,人多是力量大。却也有人心不齐的时候!”
“在研究中,需要通力合作,可这沟通上就是问题。”
王光美说到这里也是无奈,都是搞研究的,让他们搞交际,搞沟通,那绝对是专业不对口啊!
“比如说,国内的原材料情况!”
王光美倒了一点茶水在桌上,然后开始写写画画。
“这上面的碱基对,想要生产的话,就需要相应的核苷酸!”
“可这东西,可国内哪有生产的啊!”
说到这里,王光美都觉得心累。
杨小涛看了眼桌上的符号,正是组成核酸的基本构成,也清楚搞到这些玩意的难处。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就是眼前的事实。
“所以,想要生产牛胰岛素,我们就得先把原料生产厂给建立起来。”
“建好厂,还要有设备,又得重新制造,然后是原材料的加工,然后是工艺流程,然后去检验检测…”
“而这,仅仅只是开始啊!”
王光美越说越激动,越说,心里越难过。
明明守着一座金山,却因为没有镐头,却不得寸金。
明明拥有先进技术,却无法实现,痛苦啊!
王光美再次看向杨小涛,“这其中的困难,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!”
“就是国外,也没人敢说立马做出来。”
“权威论刊上更是给出了一百年无法做出来的论断!”
王光美说到这里,周围桌上的人已经明白,这研究跟生产绝对是两码事。
“现在,经过几次失败后,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进取心,而且更多的人将重心转移到其他项目研究上。”
“说白了,我们只是一个研究者啊。”
说完,酒盅里的酒一饮而尽。
杨小涛却是明白对方心里的苦闷,他们虽然是研究者,但哪个研究者不希望自己的作品造福世人?
哪怕是袁老师,也不能免俗吧。
“那现在,还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做?”
杨小涛突然开口,王光美想了下,“其实,还是有些人的。”
“每个研究所里都有一些吧。”
“不过,这种联合起来的项目,单纯一个研究所不行,必须得三个一起来。”
说到这里,众人明白王光美话里的意思了。
这是,买一送二啊,还是强行捆绑的那种。
想到这里,徐远山也觉得难办。
真要帮忙的话,就等于多带了三个累赘啊,哪怕是机械厂家底深厚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啊。
白景述更是在心里权衡着。
原以为比起刚才的化学式,觉得眼下的牛胰岛素明显更合适。
毕竟人家已经研究出来了,只要解决生产问题就行。
可真要论起来,或许化学式更适合制药厂吧。
因为没有那么多事情。
就在两人心里权衡利弊的时候,他们并没有发现,在杨小涛听到王光美这番话后,手掌不自觉的攥在一起。
眼睛里更是透着一股兴奋。
随后手掌松开,杨小涛尽量让自己的心情平复。
目光平静的看着王光美,随后压低声音问道,“老王,你们三个研究所,能捆在一起,对吧。”
王光美还以为杨小涛觉得难办,便深吸一口气,无奈点头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