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明第一莽夫 > 第332章 出兵辽东

第332章 出兵辽东

第332章 出兵辽东 (第1/2页)
  
  第一步,经略辽东。
  
  第二步,重建大宁。
  
  重新构筑大明的边防体系。
  
  朱厚照听后很是意动,扭头看向了杨廷和。
  
  毕竟真要是出兵的话,还得文臣缙绅配合。
  
  杨廷和简单计算了一下,然后问道:“汤侯这一次准备带多少兵马?”
  
  “一万京军战兵即可,此外济州马场的战马也会调运至辽东,朝廷还可下令朝鲜方面出兵配合,清剿辽东境内的蛮夷。”
  
  朝鲜配合大明清剿辽东蛮夷,这是惯例。
  
  当年成化犁廷的时候,作为藩属国的朝鲜就曾派出军队,全力配合明军进剿。
  
 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女真蛮夷太过猖狂,劫掠大明的同时,也劫掠朝鲜百姓,反正只要抢到了那就是赚了,抢不到另外再说。
  
  “出动一万战兵,钱粮辎重倒是可以支撑。”
  
  杨廷和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建议,道:“汤侯可抽调辽东卫所边军,他们常年与蛮夷厮杀,依旧保持着不错的战力,可尽快结束这一次的战争。”
  
  大明边军,依托于九边军镇体制,就是在北方边境地区派遣大将镇守,将领在镇守的地方有充分的自主权,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处理,并且对镇守地区的军民进行管理,属于军政合一的镇守模式。
  
  大明的九边军镇,依次为山西镇、陕西镇、延绥镇、蓟州镇、辽东镇、大同镇、宣府镇、宁夏镇、甘肃镇,而辽东镇因为地理位置太过关键,所以被誉为九边之首。
  
  九边军镇中,陕西四镇设三边总制府,驻固原,称为“西三边”;山西设总督,联络宣府、大同,称“中三边”;在蓟镇设提督,管理蓟、辽两地,称为“东三边”。
  
  太祖朱元璋在边境地区建立了都司卫所制度,开始了对边境地区进行军事化的管理,这些边境地区的都司卫所既能够加强边防地区的军事统治,也能够促进边境地区的农业生产,对边境地区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  
  这些边境地区的都司卫所是边境地区的重要守备力量,同时派遣诸王进行镇守,将北部的防线连接成一个整体,在辽东地区设立卫所,加强了中央对边境的统治和控制,这些卫所为九边军镇体制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  
  洪武年间朝廷在北部边防地区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措施,在北部边境建立了重要的军事重镇,驻扎重兵,以备作战。
  
  在漠北的蒙古部落经过调整,迅速壮大起来,就是鞑靼部落与瓦剌部落,对大明北部边境又形成了新的威胁,太宗朱棣五次亲征,想将蒙古实力一网打尽,但是由于战线较长,收效甚微,并且频繁的军事行动搞得朝廷入不敷出,最终自己也在亲征路上病逝。
  
  并且太宗朱棣将大宁都司内迁到了保定,洪武时期建立的东西联防体系被打破,整个辽东东西北三面皆是蛮夷环伺,以致于局势日益糜烂,而朝廷也失去了帝国右翼,正统年间,土木堡之变更是让大明面临灭国的危机。
  
  成化年间,蒙古频繁滋扰辽东地区,明朝的西北门户也大开,和蒙古的战争一直不断,使得明朝的边境军队常年处于东西调守,来回抗战的局面,北部防御体系已经严重破坏,朝廷不得不采取了“分地守御”的政策,将一边分为九边,划区防御,以备作战。
  
  九边军镇的确立,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大明的边防进行了大幅度的南移,说明大明的边防经过了几代皇帝的经营,反而在逐渐变弱,大明的边境也在不断收缩,在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中,大明一直处于弱势。
  
  由于边境南移,但不得不将边境重点转为防御,军事防御使得大明的军费日益增长,主要是由于九边军镇的人员补充上,出现了“主兵不足,增以募兵,募兵不足,增以客兵”的恶劣现象,导致九边军镇的粮草供给和军费开支出现不足。
  
  除此之外,九边军镇的军事设施还要常年修筑和加固,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,大量修墙,一年就要耗费一百五十余万两白银,耗费二百三十余万石粮食,这其中不知多少钱粮被人贪腐,进了那些贪官污吏的腰包。
  
  还有一点,九边军镇是明蒙之间战乱的主战场,战事一起,调兵遣将,耗费军饷不计其数,比如成化八年,巡抚延绥镇右副都御使上奏:“虏寇相继犯边……须措备明年军费……共估银九十四万六千余两……”
  
  这还只是延绥镇一年的一小部分,并不是延绥镇一年的全部军费,如果将九边军镇一年的军费全部加起来,那简直是個让人绝望的天文数字!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