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2章 戡难定功沈庆之 (第1/2页)
沈庆之少年时便以勇武著称,孙恩之乱时随宗族抵抗乱军,保卫乡里。
义熙七年,孙恩之乱彻底平定。
但江南三吴一带由于连年战乱,土地荒芜,民生雕敝。
沈庆之便留在家乡耕作,以勤苦自立。
义熙十一年,沈庆之到襄阳探望兄长沈敞之,得到征虏将军赵伦之的赏识,被任命为宁远中兵参军,辅佐其子竟陵太守赵伯符。
他为赵伯符出谋划策,多次击败入侵的竟陵蛮。赵伯符也因此被称为良将。
“永初二年,沈庆之被任命为殿中员外将军。”
“元嘉七年,到彦之督军北伐。”
“沈庆之随赵伯符参战,后因赵伯符患病南返,改隶檀道济麾下。”
“元嘉八年,宋军回师。”
“檀道济向宋文帝刘义隆盛赞沈庆之,称其忠心知军事。”
“沈庆之得以充任禁军领队,防御东掖门,后又领淮陵太守。”
“由员外将军转任正员将军,期间一度出镇钱唐新城。”
“元嘉十七年,刘义隆欲收捕领军将军刘湛及其党羽,连夜召沈庆之入宫。”
“沈庆之认为皇帝夜半唤队主必有所图,故此戎装进见。”
“刘义隆果命其收斩吴郡太守刘斌。不久,沈庆之调任后军行参军,加员外散骑侍郎。”
“元嘉十九年,雍州刺史刘道产病逝,境内蛮族乘机作乱。”
“征西司马朱修之率军镇压,却连遭失利。”
“刘义隆遂以沈庆之为建威将军,前去协助朱修之。”
“不久,朱修之因军纪败坏,夺职下狱。”
“沈庆之遂独自负责征讨事宜,大破缘沔诸蛮,俘获蛮民七千。”
“他随后进讨湖阳蛮,又俘获蛮民万余。”
“元嘉二十一年,沈庆之被调入北中郎将府,在随王刘诞幕下担任中兵参军。”
“并兼领南东平太守,后又调往武陵王刘骏的抚军将军府,仍任中兵参军。”
“元嘉二十二年,沈庆之因刘骏调任雍州刺史,随其移镇雍州。”
“当时正逢群蛮作乱,阻塞水陆交通。”
“刘骏也被阻在大堤,无法继续前进。”
“沈庆之出兵大破蛮兵,终于使得刘骏顺利进入襄阳。”
“他又统兵讨平驿道蛮、郧山蛮等蛮族,前后俘获近十万。”
“后来,沈庆之再次担任北中郎中兵参军,并加建威将军、南济阴太守。”
“元嘉二十六年,雍州再次发生蛮族叛乱。”
“沈庆之随刘诞移镇襄阳,并统领柳元景、宗悫等将领,进剿沔北诸山蛮。”
“他在茹丘山下大会诸军,命诸军八道并进,鼓噪登山,直攻蛮兵心腹要地,占据险要。”
“蛮兵震恐不已。宋军乘机围攻,打得蛮兵四散溃逃。”
“不久,沈庆之又命柳元景率部前往南新郡,镇压蛮帅田彦生叛乱。”
“他随后由茹丘山出兵检城,在诸山大破群蛮,斩首三千级,俘获、招降蛮民五万余口。”
“元嘉二十七年,沈庆之又督军进剿幸诸山犬羊蛮。”
“犬羊蛮所据之地险峻难攻,而且防御颇有组织。”
“沈庆之在山下扎起连营,命诸军各自在营内掘池取水,以防蛮兵火攻。”
“犬羊蛮果于夜间下山,欲火烧宋军营寨。”
“宋军用营中池水扑熄大火,更乘机以弓弩反击,逼得蛮兵只得撤走。”
“沈庆之命诸军开路攻山,但因山高路险且正值暑雨,遂于山下修筑六座戍堡,将犬羊蛮困死在山上。”
“犬羊蛮被困日久,粮食匮乏,最终只得下山归降。”
“不久,沈庆之因功升任太子步兵校尉。”
“同年,刘义隆发动第二次元嘉北伐,三路并进。”
苏轼:其中东路军以辅国将军萧斌为统帅、宁朔将军王玄谟为前锋。
沈庆之虽反对北伐,但仍被任命为王玄谟的副手,随王玄谟攻打碻磝。碻磝守将弃城而逃。
萧斌进驻碻磝,亲临前线指挥,并命王玄谟率部西攻滑台。
沈庆之则被萧斌留在碻磝,授以辅国司马之职。
王玄谟围攻滑台两个月,始终未能破城。
不久,北魏皇帝拓跋焘亲自南救滑台。萧斌遂命沈庆之率五千人前去支援王玄谟。
沈庆之认为兵力过少,对战事并无助益,但因萧斌坚持,最终只得从命。
沈庆之尚未出军,王玄谟已由滑台兵败逃回。
萧斌见前锋已败,打算死守碻磝。沈庆之却力主放弃碻磝。
萧斌遂退守历城,命王玄谟留守碻磝。
沈庆之随萧斌退守历城,不久便驰返京师,途中又接到刘义隆诏命,让他北返救援王玄谟。
但当沈庆之行至彭城,却因拓跋焘已率大军逼近,无法继续北上。
江夏王刘义恭当时正于彭城节度北伐诸军,遂将沈庆之留在彭城,授为太尉中兵参军。
刘义恭给沈庆之三千兵马,让他到卯山抵御魏军。
沈庆之却以虏众强,往必见擒为由,不肯前去。
魏军很快便攻至萧城,距彭城仅有数十里。
刘义恭因彭城兵多粮少,打算弃城南逃。
沈庆之认为历城兵少粮多,建议移镇历城。
但刘义恭在沛郡太守张畅的力谏下,最终还是决定坚守彭城,以避免军心动摇。
沈庆之随刘义恭一直坚守到元嘉二十八年二月北伐结束,又奉命将数千户彭城流民迁往瓜步安置。
元嘉二十九年,刘义隆不顾沈庆之力谏,再度北伐,并以立议不同,未让沈庆之参战。
不久,西阳五水一带爆发蛮族叛乱,自淮水、汝水以至长江、沔水都深受其害。
刘义隆命沈庆之为主将,督军征讨五水蛮。
豫州、荆州、雍州都奉命出军参战,均由沈庆之节制。
元嘉三十年,宋文帝命刘骏兵进五洲,总领诸军,征伐沿江群蛮。
沈庆之也自巴水赶到五洲与刘骏会合,商讨军情战略。
就在这时,太子刘劭密谋发动政变,弑杀刘义隆,篡位称帝。
南中郎典签董元嗣当时正从建康返回五洲前线,将刘劭弑逆的消息告知刘骏。
刘骏遂谋划起兵,准备讨伐刘劭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